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客戶案例 | 在線試用
X 關閉

網絡日記(blog)與天津OA信息化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AMTeam.org

知識管理的興起源于這樣一種認識:企業(yè)最重要的資產是雇員大腦當中的各種經驗和技能。著名的知識管理專家Thomas H·Davenport和Laurence Prusak就認為,所謂知識管理,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調用組織或個人本來已經擁有但可能不被覺察甚至徹底遺忘的知識資源。但是正如我們錯誤的理解知識概念一樣,很多時候我們也錯誤的理解了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很大程度上被誤解為辦公自動化,文檔處理,企業(yè)內部網絡等。如何處理隱含于個人和組織內部的隱性知識原本是更為重要的問題,但是我們忽視了。

正如前面提到,隱性知識難于復制或模仿,所以它才是構成企業(yè)或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的知識來源。如何獲取隱性知識無疑是有效管理它們的第一步。張方勁和張華在他們的論文《隱性知識:技術創(chuàng)新成功一個不可或缺的變量》一文中指出,非正式網絡是隱性知識的主要來源。Blog之于知識管理,首先便是建立一個非正式網絡。需要指出來的是,多數學者認為隱性知識不能用文字表達,因為隱性知識與他的所有者沒有分離,所以只有通過人員之間的交流才能得到傳播和共享。但是實際上交流就是對隱性知識在某種程度上的表達,所以隱性知識不是不能表達出來的知識,能用口表達就能用文字記錄下來,而只是說表達起來不象顯性知識那樣系統(tǒng)、邏輯嚴密、一目了然,而往往是零星、破碎、主觀感受,甚至可以說是隨意的。Blog做的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虛擬的交談情景(很多時候交談對象是作者自己),把交談的語言用文字表達出來?,F(xiàn)在,除了通過舞會之外,還可以通過閱讀彼此的blog達到隱性知識交流的目的。這個網絡聚集了各種零碎的思考,這些思考涉及到企業(yè)運行的方方面面:對企業(yè)管理者而言,他可以得到有關員工的心智模式、局部運行的真實狀況、還有各種建議的信息;對員工而言,他可以了解到企業(yè)的一些隱含規(guī)則(文化)、工作技巧、企業(yè)現(xiàn)狀等等,并且經常閱讀這些blog能夠幫助他建立一個專家咨詢系統(tǒng)(有點類似于尤克強教授《知識管理的三種策略》所提到的知識地圖的含義,不過他針對的是顯性知識),比如,他可以大致確定哪個blogger對哪個方面有權威性,誰隨能夠提供他適當的幫助。這種交流對企業(yè)文化的塑造與發(fā)展有很好的作用,它促進了企業(yè)局部與整體之間的互動學習。與email不同的是,這種交流更加快速,幾乎是實時(real-time)進行,很容易達到交談的效果;而且,blog之間是多對多的聯(lián)系,每個blog都是這個網絡的一個節(jié)點,每個員工都被卷入,使企業(yè)內部信息更加平均,知識傳播的效率有很大的區(qū)別。

隱性知識被記錄以后,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它進行各種處理。分類在這里比較困難,可能更多還是要依靠員工的主觀判斷,因為語言表達有很高的模糊度,很多時候表達出來不意味著其他人都能理解。技術處理中重要的可能是存儲,特別是按照時間序列和人物進行存儲,這樣,企業(yè)可以適當減輕核心員工流失對企業(yè)所造成的影響,因為這個員工掌握的很多經驗、技巧被保留下來了,其好處是可以更快速的對新員工進行培訓。

同樣可以預見,企業(yè)內部也會因為興趣、分工等等原因逐漸出現(xiàn)若干個邊界模糊的知識群落,他們形成的原因在這里可能要比互聯(lián)網上的情況更為簡單,因為企業(yè)內的blog存在一個隱含的限制條件就是工作。

Blog與企業(yè)知識管理的融合就是k-log。已經有很多公司發(fā)布了用于小型企業(yè)的k-log工具,例如,Userland 公司開發(fā)的Manila能夠簡便的在企業(yè)內部建立一個Blog社區(qū),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Blog空間。企業(yè)鼓勵員工記錄下工作中的任何思考,對于公開的部分,每個人都可以訂閱、形成討論。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yè)看到k- log的對提升企業(yè)知識管理能力的可行性,部分企業(yè)已經著手建立這樣一套系統(tǒng),微軟公司內部一直在使用一個類似于blog的sharepoint系統(tǒng),而google公司內部也一直在使用blog交換想法,甚至今年初,他們還大舉收購了blog服務商中的明星公司Blogger.com?!兑淮蝛-log試驗性實踐的回顧》一文提供了一個詳實的案例以待進一步研究。

另一個blog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領域就是企業(yè)知識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我要講的意思是建立包含多個價值鏈環(huán)節(jié)的社區(qū),在企業(yè)內部進行知識共享只是企業(yè)創(chuàng)新來源的一小塊陣地,處理好價值鏈各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因素是具有更加長遠眼光的戰(zhàn)略措施。David Becker最近觀察到軟件業(yè)這方面的改善:以前軟件業(yè)害怕在設計過程中透露信息,因為可能有人會偷竊他們的創(chuàng)意,但現(xiàn)在他們發(fā)現(xiàn)從項目開始就保持和潛在客戶溝通并把反饋應用于軟件的設計會使他們得到更好的回報。Mitch Kapor,lotus公司的創(chuàng)立人之一,開了一個關于軟件開發(fā)的blog,他說,現(xiàn)在blog已經成為他與客戶討論項目進展情況和收集客戶各種建議的關鍵渠道(vital conduit)。因為他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溝通方法。著名的多媒體公司macromedia公司甚至為每個項目建立一個blog社區(qū),除了可以從更廣的范圍內獲取有價值的建議外,他們還發(fā)現(xiàn)這是很好的一種市場營銷手段,客戶也被卷入了,然后吸引更多的人成為他們的客戶。

Blog對思考和交流的貢獻甚至吸引了很多CEO加入進來。

blog對知識觀念的改造是知識生產方式變革的基礎,自組織的知識群落形成成為知識生產、傳播和利用的主要陣地,其背后的支撐就是blog對知識管理所起的作用。Blog遠非完善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但目前它已經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按時間順序排列,有可能再現(xiàn)一個人努力的過程及其中的經驗教訓,這是blog對個人知識管理的一個提示,目前這個方向的實踐是應用于教育,年初傳來的消息是資格最老的blogger——David Winner受聘于哈佛大學Berkman 中心,專門研究blog在高等教育的應用價值,目前哈佛已經搭建了全校范圍內的blog服務器;斯坦福大學也建立這樣的一套系統(tǒng)供學生和教授之間交流。由于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并且通過鏈接連接各種新聞背景,傳統(tǒng)方式運作的媒體已經感受到一場正在逼近的革命,德拉吉報道(世界上最先披露克林頓丑聞的一個blog,2002年七月世界新聞網站排名第20名,個人站點)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它讓人們清楚地看到,知識的生產與規(guī)模、資本無關,螞蟻可以挑戰(zhàn)大象;9·11事件也成為blog報道的舞臺,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期間,blogger進入伊拉克進行實地報道,提供了我們多維觀點,據說日訪問量達到20萬人次;各大主流媒體都開始關注blog的未來影響,其中不乏聳人聽聞的夸張,例如《blog將殺死傳統(tǒng)媒體》,而Blog的興旺不在于取代,而是回歸,回歸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互動的特性……blog預示著一場知識的變革,社會知識影響力結構將會因此改變,會學習也許在將來的一個表述就是會使用blog。

一個更重要的觀點是不管喜不喜歡,試試看。對沒有涉及blog的人,嘗試提供了解它的機會;對于開拓者,它促進了對blog應用的發(fā)掘。最近已經有人考慮blog和無線通訊的融合,這就是moblog(mobile blog的簡寫),這是人渴望實現(xiàn)自由管理點滴知識的努力,因為電腦的限制,blog實際上是不能做到隨時記錄。也有人在嘗試blog的可能形式,比如多媒體blog,這絕對是全新的概念。

而且,我們也的確注意到blog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blog倡導平民寫作,但對大多數blog來說,他們記錄的信息只增加了信息的泛濫,而沒有提高信息的質量,那么,如何對blog作出適當的評價呢?目前blog運用于企業(yè)也只是集中在軟件企業(yè),這些企業(yè)具有與blog相結合的基礎,那么是不是blog就是軟件企業(yè)的專利呢?平民寫作帶來的一個問題的知識產權應當如何保護,到伊拉克的blogger就抄襲了某媒體的報道,引起人們對blog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思考。到目前為止,blog還只是在一定的社會人群里面興旺,這部分人一般知識水平比較高,隨著它的發(fā)展,blog擴展到普通百姓時,它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所有這些都還要留待觀察家來討論。

來源:www.BlogBBS.net

發(fā)布:2007-03-25 09:52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天津OA系統(tǒng)
聯(lián)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