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暢信息脈絡 IT提速新海關發(fā)展之路
自新中國成立中國海關便以全新的面貌開始自己獨特的使命,改革開放30年間,海關事業(y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外貿的發(fā)展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信息時代,當電子政務的巨大沖擊迎面而來之時,“科學技術代表第一生產力”在我國海關早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中國海關始終以昂揚的姿態(tài)走在信息化的前列,大步向信息化強關之路邁進,如今已形成信息化運用的格局,為我國構筑起一道堅實的鋼鐵大門。
助推器:H2000系統工程
中國海關的信息化建設已經20余年。1988年中國海關靠自身力量,設計開發(fā)完成了第一個通關系統H883系統,至1995年中國各口岸的通關業(yè)務均實現了通關業(yè)務的計算機處理。而在1995年國務院召開的第75次總理辦公會議上原則通過了海關總署的中國海關H2000工程,自此中國海關H2000工程正式啟動。由此,從1988年以來為海關服務十余年的H883系統升級到H2000系統,擔當起更加復雜繁重的海關工作,成為海關業(yè)務信息化改革的助推器。
據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介紹,H2000系統是為適應中國海關業(yè)務量的不斷增長、要求通關效率不斷提高、強化對進出口的監(jiān)管、適應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業(yè)務要求的形勢下實施的新一代海關通關業(yè)務系統。要求系統具有很高的可擴展性、穩(wěn)定性、可維護性、開發(fā)方便容易、使用方便高效、信息完整豐富、平臺先進且有發(fā)展前途的特性。
原有的H883系統是主機工作方式,其系統的處理能力受單機系統處理能力的限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業(yè)務量不斷增大,系統處理能力的限制已經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瓶頸。
新的H2000系統架構龐大而復雜,系統共設計開發(fā)了34個子系統,500 余個功能。在系統中,大量的業(yè)務處理邏輯,是通過參數化來實現的。例如,對申報的業(yè)務數據的邏輯檢查,對各種證件數據的邏輯檢查等等。在新系統之下,業(yè)務處理可動態(tài)、及時地反應業(yè)務邏輯的變化,通過參數化的設計,可以通過調整參數,適應業(yè)務邏輯的變化而不用進行新的應用開發(fā)、修改、維護,從而提高了系統對業(yè)務的適應能力和系統的可用性。
自2001年11月30日牟新生署長在全國海關H2000系統試點工作動員部署電視會議上宣布正式啟動H2000系統試點工作以來,北京海關、廣州海關分別于2002年8月12日和12月9日完成全關區(qū)系統切換,截止到次年3月底,新系統穩(wěn)定運行共處理報關單128.9萬票,轉關貨物52.8萬份,艙單173.1萬份,審批加工貿易合同5.4萬份,征免稅證明2.6萬份,征收兩稅175.3億元,日均處理報關單近萬份,系統運行平穩(wěn),口岸通關順暢,企業(yè)反應良好,順利完成了H883系統向H2000系統的平穩(wěn)過度。目前,H2000系統已在全國海關推廣應用。
至今,在H2000系統的運用推動之下中國海關已形成了以通關管理系統、物流監(jiān)控系統、風險管理系統和辦公系統為標志的海關通關管理、物流監(jiān)控管理、風險決策管理及辦公信息化管理的一整套信息化、現代化管理體系。海關的通關業(yè)務已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大型口岸對貨物的監(jiān)管普遍采用X機集裝箱檢查設備、電子地磅、GPS監(jiān)控、電子卡口及配套的計算機網絡處理系統。海關統計、數據查詢、數據分析等輔助決策系統也已在海關廣泛應用。
穩(wěn)定閥:風險管理平臺
根據2002年全國海關關長會確定的“盡快設計建立以企業(yè)為單元、各部門共建共享、穩(wěn)定安全、便于操作的海關風險管理數據庫及其操作平臺”的總體部署,2002年起中國海關拉開了組織開發(fā)風險管理平臺的一期工程的序幕。
風險管理作為現代海關制度第二步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實現海關現代化建設的再次跨越。海關風險管理是將分散于海關各部門和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的風險協作信息、預警信息、提示信息等全部納入風險管理平臺,對在海關執(zhí)法活動中出現的可能對海關執(zhí)法造成損害的不確定因素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的分析,從而抵御、化解、消滅風險。風險管理平臺作為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海關管理過程中的各類業(yè)務信息,實現了海關信息管理的規(guī)范化、集約化和現代化。
上海海關作為風險管理平臺的首批試點單位之一,該關自2002年12月起開展了平臺的試運行工作,2004年1月1日起,風險管理平臺投入全面應用。上海海關用風險管理的思維方式協調海關管理的各個方面,優(yōu)化海關管理資源的配置,將海關控制和化解風險的防線前伸后延,有效拓展海關執(zhí)法的時間與空間。
據了解,海關風險管理平臺由九大功能模塊構成,即資料源管理、資料查詢、資料分析、風險評估管理、風險處置管理、績效管理、風險在線交流、安全管理和系統管理。風險管理主要體現在風險信息收集、風險分析及識別、風險處置及反饋、成效評估及改進四個環(huán)節(jié)。這對于2008年全年監(jiān)管進出口貨物總值6065.6億美元、集裝箱2059萬標箱,驗放進出境人員行李物品1712萬人(次)、運輸工具17.6萬架(艘)次,全年稅收凈入庫1803.5億元的上海海關來說,風險管理平臺起到了穩(wěn)定閥的作用。
上海海關風險管理主要是以風險為先導,以貿易調查和稽查為手段,相互依托、互為支持的風險分析與處置的協調運作機制。如在2007年4月,上海海關緝私人員通過風險管理平臺對“液晶顯示器”進行數據匯總分析,發(fā)現某公司存在逃稅嫌疑,經深入偵查,一舉查獲了涉稅金額逾300萬元的走私案件。2008年1月,上海浦東海關結合對加工貿易企業(yè)的年審,通過在數據平臺設置監(jiān)控條件,篩選并確定某公司為重點核查對象,通過稽查,發(fā)現該司已將大量保稅料件制成成品后擅自內銷,涉稅約400萬元。
目前,海關風險管理平臺以企業(yè)、商品為重點,尋找可能發(fā)生走私違規(guī)的蛛絲馬跡,識別和控制風險,抓住海關管理的主要對象,通過界定和落實各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定位,形成風險管理主管部門綜合性分析(橫向)、各業(yè)務職能部門專業(yè)性分析(縱向)、各現場部門具體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分析(點)之間縱橫交錯、點面結合的“風險管理鏈”,構筑起立體化的風險防范體系。在確保有效監(jiān)管的前提下提高通關效率、保持現有查驗率的同時提高查獲率,維護經貿的穩(wěn)定發(fā)展。
通關道:電子口岸執(zhí)法系統
口岸電子執(zhí)法系統(以下簡稱“中國電子口岸”)的建成和推廣應用,標志著國家電子政務系統中的海關“金關工程”已從設計開發(fā)轉入實際運行階段,并且在整頓和規(guī)范經濟秩序,促進對外貿易發(fā)展方面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電子口岸是一個公眾數據中心和數據交換平臺,依托國家電信公網,實現工商、稅務、海關、外匯、外貿、質檢、銀行等部門以及進出口企業(yè)、加工貿易企業(yè)、外貿中介服務企業(yè)、外貿貨主單位的聯網,將進出口管理流信息、資金流信息、貨物流信息集中存放在一個集中式的數據庫中,隨時提供國家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跨部門、跨行業(yè)、跨地區(qū)的數據交換和聯網核查,并向企業(yè)提供應用互聯網辦理報關、結付匯核銷、出口退稅、網上支付等實時在線服務。
“在以前,各個部委之間的聯網主要通過點對點的模式實現。由于這種聯網不僅效率低,運作復雜,管理難度大,而且企業(yè)要想跟政府部門實現聯網辦理業(yè)務(EDI業(yè)務)必須分別與各個部委一一連接。這種各搞一套、制式不統一的網絡建設格局,既增加了企業(yè)負擔,又給企業(yè)帶來了諸多不便。中國電子口岸把過去那種點對點的連接方式,轉變?yōu)橥ㄟ^建立一個公共數據中心實現部委之間的聯網數據交換和共享。”海關總署一位負責人表示。
而另一方面,20世紀90年代中期,利用假單證、假批文、假印章進行的“三假”走私、騙匯、騙稅違法犯罪活動十分猖獗。據海關總署統計,2003年至2006年,海關共察獲走私案件46528起,案值403.2億元,涉嫌偷逃稅82.9億元?!叭佟弊咚津_匯、騙稅對國家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
另外,按照國家外匯管理有關規(guī)定,企業(yè)出口貨物必須事先到外匯管理部門備案,然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把出口貨物換取的外匯結算給外匯指定銀行。企業(yè)進口設備、原材料需要外匯時,只需要向外匯指定銀行出具海關簽發(fā)的進口報關單證明,就可以自由購匯。實際上國家外匯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法分子根本沒有進口貨物,而是通過制造假的報關單到銀行騙購外匯。
為了配合有關部門打擊騙匯、騙退稅活動,全國海關曾經采取了許多防偽措施,先后研制了3代防偽印油、2代激光防偽標簽,并且在所有海關簽發(fā)的報關單證明上加貼的激光防偽標簽和加蓋特防偽印油,進行單證防偽,并且配合外匯、國稅和銀行對進出口報關單進行“二次核對”。
鑒于以上原因,1998年海關總署和外匯管理局按照國務院領導關于要加快銀行、外匯管理局和海關之間的計算機聯網,加強對報關單和外匯進出口核銷工作的管理,從源頭上防止騙匯、逃匯違法活動的發(fā)生的指示精神,聯合開發(fā)了“進口付匯報關單聯網核查系統”,該系統通過海關與外匯部門的聯網核查來鑒別進出口付匯報關單的真?zhèn)?,改變了靠書面單證防偽的做法,1999年1月1日該系統在全國推廣使用,便立刻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至此,電子口岸執(zhí)法系統的使命已經明朗化。它要求將外經貿、海關、工商、稅務、外匯、運輸等部門分別掌握的進出口業(yè)務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的電子底帳數據,集中存放在一個公共數據中心, 行政管理機關可以進行跨部門、 跨行業(yè)的聯網數據核查,企業(yè)可以上網辦理出口退稅、報關、進出口結售匯核銷、轉關運輸等多種進出口手續(xù),從而提高行政管理機關綜合管理效能,嚴厲打擊走私、騙稅、騙匯等違法犯罪活動,提高企業(yè)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促進對外貿易健康發(fā)展。
目前,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在全國已設立41個分中心,網絡接入點和IDC機房在全國地級市以上的城市已全部建立起來,采用 ATM/SDH/MPLS-VPN/等方式聯接,同時提供專線,撥號,寬帶(ADSL,ISDN,LAN)以及移動(GPRA,CDMA)等接入方式。到目前為止海關實現聯網作業(yè)的部委國家局已經達到16個,具體應用項目已經有20多個。
暢通脈:鐵路口岸信息平臺
為實現海關、鐵路、質檢、邊檢、銀行以及進出口企業(yè)、貨運代理企業(yè)、報關企業(yè)的計算機聯網和信息資源共享,嚴密進出口管理,方便企業(yè)進出,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本,中國海關設計開發(fā)了鐵路口岸信息平臺。
該系統利用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平臺,實現海關、鐵路、質檢、邊檢、銀行、外經貿、貨代等各部門系統聯網互通,數據共享。主要業(yè)務包括:海關與鐵路部門之間的進出口艙單數據,商業(yè)信息交換業(yè)務,海關與質檢部門之間的通關單業(yè)務,海關與邊檢部門之間的出入境人員信息管理業(yè)務,海關與外經貿部門之間的許可證件管理業(yè)務,海關與貨代的合同數據交換,企業(yè)向海關申報的報關單等方面的業(yè)務以及企業(yè),海關與銀行之間的稅款網上支付業(yè)務,該系統正在部分陸路口岸海關運行。
而在通訊網絡建設方面,中國海關已建成基于中國電信ATM公網平臺,連接總署與43 個直屬海關單位的全國海關虛擬專網,以此為基礎,各直屬海關加快實施關區(qū)網的建設和改造,開通和提升了總關至隸屬海關數據專線六百多條,建立起由“總署—直屬關—隸屬關”三級組成的樹型網絡,網絡的功能也由以往的單一數據傳輸功能過渡到數據、語音、圖象三網合一,網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得到大大提高。據了解,到目前為止,海關總署已正式啟動新的H2010工程(“現代海關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以支撐全國海關一盤旗的“大監(jiān)管體系”建設,同時落實海關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十項措施》,并力爭完成今年海關稅收任務。
對于海關信息化“十一五”規(guī)劃,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一五”海關信息化工作主要目標,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與全面建設數字化、智能化海關相適應,與先進的現代海關制度相配套、與國際通行規(guī)則相銜接、項目建設與安全運行管理并重的信息化發(fā)展機制,建設成功能強大、應用配套、技術先進、運行安全的海關信息化系統,使海關總署到各直屬海關內外骨干網可用性達到99.98%,核心業(yè)務系統H2000可用性達到99.9%。而保持海關內外網信息化建設在國內的領先地位,更多的需要靠網絡運營商和通信設備廠家提供高可用的服務和設備?!笆晃濉逼陂g海關信息化向電信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要求將是一個全面的、智能的、開放的和個性化的。
- 1上海母嬰erp管理系統花費多少
- 2erp系統免費版介紹
- 3erp系統技術支持工資多少
- 4體制變革-廣東鹽業(yè)集團人力資源建設
- 5電力:突破公用事業(yè)“最后一公里”
- 6寧波服裝業(yè)erp系統費用多少
- 7廣州家紡行業(yè)erp系統費用多少
- 8erp倉庫管理系統費用多少
- 9韶關供應erp管理系統價格
- 103000萬智能化電網建設實現故障自動定位
- 11服務導向的電力行業(yè)信息化
- 12電力企業(yè)檔案信息化的建設探討
- 13銷售管家:一級代理商決勝終端的利器
- 14“微支付”來襲:小硬幣,大生意
- 15erp系統物料價格設置錯誤
- 16溫州母嬰erp管理系統費用多少
- 17家裝ERP管理系統的平均價格是多少?
- 18庫存erp管理系統那種好用
- 19erp系統可以查看物料價格嗎
- 20“120”病歷檔案價值何在?
- 21山西erp企業(yè)資源計劃系統價格
- 22分銷erp管理系統一年多少
- 23山東紡織服裝erp系統的價格
- 24法院運維體系框架研究
- 25智能電網的中國特色
- 26珠海倉庫erp管理系統好用嗎
- 27erp系統里面的財務模塊好用嗎
- 28視頻監(jiān)控系統軟件現狀與技術分析
- 29江蘇家紡行業(yè)erp系統好用嗎
- 30上海服裝企業(yè)erp系統價格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