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醫(yī)院護理人員的優(yōu)質服務指南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優(yōu)質服務的本質是以病人的最終滿意為目標,它是醫(yī)院護理管理的核心。通過與每個病人互動交流,了解其現(xiàn)實需求與潛在需求,為病人量身訂制和提供個性化的醫(yī)療護理服務。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病人滿意呢?
 
  一、必須打破神話,必須把病人當作是“永遠正確的”,必須把“病人滿意”放到第一位。
 
  如同旅游、酒店、銀行等各種各樣的服務行業(yè)一樣,醫(yī)院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市場機制的直接調控。作為消費者,病人在選擇醫(yī)院的時候不再像以前那樣盲目,他們的選擇范圍更大。高水平的“治療”已經不是好醫(yī)院的唯一評判標準,人們越來越希望在得到高品質“治療”的同時還得到高品質的“服務”.所以“醫(yī)生只要把病治好,病人就會滿意”的觀點是錯誤的,作為醫(yī)院,能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醫(yī)療技術的提高外,還取決于能否切實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真正為病人著想、為病人提供優(yōu)質服務。實施優(yōu)質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是改善服務態(tài)度的問題,除了建立鼓勵和監(jiān)督機制外,并不需要太大資金的投入。
 
  有人認為,“在某些特定條件下,不必考慮病人對服務質量的過高期望”.這是不正確的想法。無論是住院部還是門診部,無論是門衛(wèi)還是電梯工,無論是內科還是外科,無論是醫(yī)生還是護士都必須以病人滿意為目標。那種“醫(yī)院的某些科室必須改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tài)度,而有些科室沒有必要?!钡南敕ㄒ彩清e誤的,醫(yī)護是醫(yī)院形象的最直接代表,尤其要做帶頭人,在治療和服務方面更應該高標準要求自己。
 
  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方式不是簡單的工程,表面的膚淺的技巧遠遠不夠,護理工作人員必須自覺自愿地改善和病人的關系,為病人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 “使病人滿意只需要簡單的微笑技巧訓練”是錯誤的。僅有微笑還不夠,還必須學習如何作個好聽眾,學習在病人“不講道理”的時候仍然耐心傾聽,學習如何滿足病人的需要。據美國一家保險公司調查,入院治療的病人中有百分之一的人完全可能就醫(yī)療事故或醫(yī)療疏忽向醫(yī)院起訴,然而真正采取訴諸法律的方式解決問題的人卻不到千分之一。為什么呢?該公司發(fā)現(xiàn),答案就在病人和醫(yī)護人員的關系里,病人對醫(yī)患關系相當滿意的話,往往不會動不動就告上法庭。醫(yī)院2006年30起(投訴加糾紛)中,有18例因為溝通、態(tài)度差而投訴的。
 
  如何提高服務質量?除了更新專業(yè)知識外,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對待每個病人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用對待自己親人的態(tài)度去對待病人。
 
  什么是優(yōu)質服務?什么是病人滿意?答案因人而異。我認為,病人滿意與否,病人最有發(fā)言權。但病人最終如何評價所得到的服務,則取決于取決于醫(yī)護的言行、取決于醫(yī)護對自己、對職業(yè)、對同事、和對病人的信念。盡管每個病人的需求不同,醫(yī)護很難滿足病人的每一個要求和期望,但是,如果醫(yī)護時時表現(xiàn)出由衷的關心,和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病人通常會感覺滿意的。
 
  二、基本禮節(jié)
 
  關于禮節(jié),小學生也能說一二三,沒有必要在這里多言。尊重病人,首先是禮儀??啥Y儀之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禮儀應該寫進護理人員的工作職務要求里,每天實行,每天監(jiān)督,使它成為工作職責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握手問好
 
  病人進入診所后,護理人員起立與病人握手說“您好”,熱情地招呼病人的名字(眼晴最好不要只看病歷上的名字,要微笑著看著病人),自我介紹姓名(胸前掛著姓名卡并不等于可以不報姓名),請病人坐下。告訴病人可以怎么稱呼你,詢問病人他喜歡別人如何稱呼他。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工作,如“我是辦公室護士?!睙崆榈貑柕?,“請問您今天需要什么幫助?”如果是以前見過的病人,不要馬上問一些答案為“是”“不是”的問題,可以聊幾句家常使氣氛融洽,比如問病人最近有沒有外出旅行、問問他的孫子怎么樣啦,等等。病人離開診所時,起立送他到診室門口,與病人握手道再見。
 
  病人大多帶著緊張害怕的心情來求醫(yī),而護士的一個微笑、一個握手、一個請坐,這些小小細節(jié)可以幫助病人減輕甚至消除緊張,使病人感覺醫(yī)院歡迎他的來訪,病人對醫(yī)院立即產生好感和信任。在信任的前提下,病人在述病或在接受體檢時才能完全解除警戒。相比之下,冷漠或粗暴的一句“等等,沒見我正忙嗎?怎么了?”不能讓病人對護士產生信任。病人到達和離開診所時,若沒有得到醫(yī)護人員面帶笑容的口頭上的迎送,或很長時間沒人理睬過問,病人會感覺“這個醫(yī)院不歡迎我,”“既然不歡迎我,我當然不信任它?!?br />  
  2. 自我介紹
 
  如果在醫(yī)院門口調查病人是否知道剛才給他看病的醫(yī)生、接診的護士叫什么名字,病人十有八九不知道(專家門診可能例外)。
 
  與病人見面時,護理人員務必自報姓名和職務,并告訴病人可以怎么稱呼你,比如,不一定要稱呼你的頭銜,如果你喜歡,可以讓病人直呼你的名字。護士從病歷上知道病人的名字并用病人的名字熱情稱呼他(眼睛看見病歷上寫的名字和口頭親切稱呼病人名字是兩碼事),病人從護士嘴里認識護士的名字。這樣一來,彼此知名知姓的兩個人之間再建立進一步的信任關系就比較容易。相比之下,互相知名知姓的兩個人交談十分鐘,和兩個人交談十分鐘后仍不知彼此姓名,信任的關系當然是在前兩個人之間容易產生。
 
  3. 介紹同事
 
  在檢查或治療過程中,如有需要請其他護士做幫手或請醫(yī)生做指導,首先要稟告病人;護士或醫(yī)生到來后,要把護士或醫(yī)生介紹給病人,并把病人介紹給護士或醫(yī)生。無疑,醫(yī)護人員之間彼此非常熟悉,但對病人來講,他們都是陌生人。
 
  4. 報姓報名
 
  自我介紹或介紹他人時,要介紹全名,報姓名后最好兼職務。可以只報姓名不報職務,因為在醫(yī)院這一特定背景下可以推斷他們都是醫(yī)護人員。但絕對不允許只報職務不報姓名;無論職務高低,只報職務不報姓名是對醫(yī)護人員人格的不尊重。
 
  正確的介紹方式1:“這是楊潔,她是我科的護士長。”
 
  正確的介紹方式2:“這是護士長楊潔”。其他都是錯誤的。
 
  5. 保護隱私
 
  要尊重病人,就要維護他的尊嚴,保護他的隱私。保護隱私表現(xiàn)在為病人保守醫(yī)密。不得把病人的故事在院外亂講,不得當著病人的面與不相干的人議論病人,這種議論是指非醫(yī)學專業(yè)的嚼舌頭。不要在過道等公共場所與病人討論其病情,比如說“如果下次肛門還疼,再來找我”之類的話,在醫(yī)生來看是司空見慣,病人卻會覺得難為情。
 
  6. 行走禮儀
 
  醫(yī)護人員行走時要昂首挺胸,步伐快速??焖傩凶呤亲孕?、積極、精力充沛的表現(xiàn),讓體弱多病的病人受向上的感染。行走緩慢意味著疲倦、無精打采、病怏怏;試想,病人見到生病一樣的醫(yī)生,病人如何對醫(yī)生產生信任?走路時切忌搖頭晃腦、左顧右盼、吹口哨、吃零食,因為這些是沒有效率、沒有紀律的象征。無論男女,行走時不許拉手或摟腰,因為這是極端不專業(yè)的形象。除非急診處,不要跑來跑去,以免造成混亂的感覺。不允許醫(yī)護人員邊走邊聊天,更不允許停下腳步扎堆兒閑聊。
 
  行走當中碰到病人要面帶微笑讓路。碰巧去同一個門口時,要給病人開門并把門,直到病人安全進去或出去。電梯口,請病人先進先出。
 
  三、交流方式
 
  與病人交流需要技巧,大多數人需要通過學習來掌握這門技巧。改善交流技巧的一個好方法就是觀察其他醫(yī)生如何與病人打交道,從中得到暗示和啟發(fā),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不要期望一下子改善你的交流技巧的方方面面,不妨先從一兩處著手。比如,如果你不太習慣眼睛的交流,先從這里入手,可以找熟悉的朋友練習。
 
  簡而言之,尊重病人,做個好聽眾,言簡意賅,自然而不矯揉造作,千萬別吝嗇你的微笑,你就會成功地與病人交流。
 
  1. 面帶笑容
 
  哪怕遇上非常不順心、不愉快的事,醫(yī)護人員也必須面帶笑容接待病人。不能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緒帶進醫(yī)院,更不能向病人發(fā)泄。微笑代表熱情洋溢、自信和友好,給病人以溫暖和關心,讓他們體會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妨經常試一試:只要你有意識地面帶笑容,你的不順心和不愉快就會乖乖地回避,使你能夠由衷地同情、關心、體貼你的病人。
 
  2. 診室與電話
 
  接電話時,臉上帶著笑意、讓聲音也充滿笑意!看到你的笑容,任何碰巧走進來的人都會受到感染,而你可以用一個笑臉迎接這位剛巧進來的人,不必再做第二個笑臉。
 
  在和病人交談時,醫(yī)生的時間屬于病人,醫(yī)生不能接任何電話。若有重要電話非接不可,要先對病人說一聲 “請稍等”或“對不起,我接一下電話”,不可通話太久而冷落病人。無論來電對方的職務高低,醫(yī)生的對話要簡短,告訴對方你現(xiàn)在有病人,告訴對方你稍后再打回去。這些小小的舉動會感動病人,讓病人感覺他在醫(yī)生眼里確實很重要,讓他感覺受到尊重。毋須贅言,禁止工作時間打私人電話。
 
  3. 如何傾聽
 
  門診上看病的速度越來越快,普通門診的平均時間是不到十分鐘一位病人,專家門診不到十五分鐘;難怪經常聽到病人抱怨“醫(yī)生不聽我講話”或“醫(yī)生根本沒時間給我看病”.醫(yī)生如何要能在短短幾分鐘內讓病人感覺自己是醫(yī)生眼里最重要的人,認真傾聽病人講述病情是另一種方式。
 
  如何傾聽?如何當個好聽眾?這也需要一點技巧。要面對病人而坐,眼睛看著病人,身體微微前傾。如何傾聽是有效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yī)生必須積極地傾聽才能對癥下藥。必須充分了解病人的需求,不要打斷病人,讓他全面描述癥狀,然后才能從善對答。一邊聽一邊不時地正視病人眼睛,不時點點頭或說些“哦”、“嗯”之類的感嘆詞,或者鼓勵病人說“接著講”。這樣表明你對病人的事情很感興趣,病人知道你在認真聽。病人講完后,醫(yī)生再用自己的話重復病人講的主要內容,讓病人有機會糾正他或你說錯的地方。通過一問一答進一步搞清病情,對癥治療,防止誤診、漏診。
 
  病人在介紹病情時,如果醫(yī)生一會兒看表格,一會兒看電腦屏幕,一會兒和護士講話,一會兒接聽電話,一會兒又寫什么東西,就是不看病人一眼,那么再長的問診時間在病人看來也不夠,因為醫(yī)生對病人“不專心”!醫(yī)生以分秒計算對病人的注意力,而病人卻以質量計算。短短的幾分鐘里,醫(yī)生對病人全神貫注,病人就會很滿意,如果醫(yī)生心不在焉或者他的言行使病人感覺他心不在焉,時間再長也無濟于事。病人的話如果沒有機會講完,病人會感覺被醫(yī)生忽視了,醫(yī)患關系可能因此被破壞。
 
  4. 如何說話
 
  說話方式是交流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語調、聲調高低、以及節(jié)奏。語調非常關鍵;同一句話,語調不同的意思就不同。用特別的聲調強調某一個詞會改變整句話的意義。注意節(jié)奏不要太快,稍慢的說話節(jié)奏會幫助我們清晰準確地表達思想。
 
  5. 避免說“不”
 
  因為身在病痛中,病人精神狀態(tài)大多不太好,醫(yī)護人員要盡量避免言語中使用否定式,要努力營造樂觀向上的氣氛。
 
  “我不知道”改成“讓我跟某某談談,過一會兒告訴您結果。/我會問問某某,下午再電話給你。/某某是這個問題專家,我會請他打電話給您?!薄拔覀冞@里不做這種檢查”改成“某某醫(yī)生或醫(yī)院做這個,這是他們的電話號碼?!薄拔椰F(xiàn)在不能告訴您”改成“讓我核實后再打電話給您,以免對您造成誤導。”“您那樣做不對”改成“我當然理解您為什么會那樣做。/如果是我也會這樣想的?!?br />  
  7. 杜絕粗魯言語
 
  常說醫(yī)護人員是天使,試問天使會罵人嗎?不幸的是,我們有的天使不但罵人,而且很會罵。如果醫(yī)院的天使會罵人,那么,醫(yī)院還是神圣的地方嗎?誰樂意花錢去那里挨罵?病人到醫(yī)院去,是為了解除痛苦、找回健康、找回快樂,誰都不喜歡痛上加痛、雪上加霜。
 
  以下是一些不尊重病人、沒有職業(yè)道德、讓病人感覺惡心的例句:“你怎么這樣慢!快點脫!”“全部脫掉!不然我怎么檢查!””怎么連這都不會!”“哼,一定是沒結婚就懷上了!”“走錯門了,不認字嗎!”“握拳,握拳!聾啦!叫你握拳沒聽見嗎!!”“等等,沒見我正忙嗎!”“出去出去,沒叫你,進來干什么!叫你號了嗎!”“喂,那個女的,過來!”“老土!”“吃飽撐的!”“我就這態(tài)度!”“隨便告到哪兒都不怕!”“你問我,我問誰?”“和你說過了,怎么還問!”“我是護士還是你是護士?”“瞎叫什么,沒見我忙嗎!”“真煩人!”“神經??!”
 
  8. 使用通俗語言
 
  醫(yī)生、護士很習慣使用深奧的醫(yī)學術語,其實應該盡量使用病人易懂的通俗語言。診治過程不光是治病過程,還是病人教育過程,所以必須使用病人易懂的語言,使病人能充分參與。在病人充分理解、知情的條件下,誤解和不滿就會減少。比如,醫(yī)生們說”婚檢時若發(fā)現(xiàn)一方HBsAg陽性,要進一步做e抗原和肝功能檢查,如果e抗原和HBV-DNA也是陽性,最好暫不結婚懷孕?!安∪丝峙聲牭靡活^霧水;為了讓病人聽得明明白白,可以用通俗語言解釋,”婚檢時若發(fā)現(xiàn)一方有乙肝病毒,要迸一步做血化驗,如果證明此病毒還很活躍,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目前最好暫不結婚懷孕?!?br />  
  9. 避免不合時宜的口頭語
 
  病人對醫(yī)生所說的話非常敏感。有時候醫(yī)生隨便說出合時的口頭語或自語,在病人聽來卻字字重千斤,容易產生完全的誤解。比如,檢查病人或做手術的時候說“我猜這不會出問題”,“哎呀,糟糕!”“完了完了!”“唉呀,真該死!”“怎么搞錯了!”病人聽到這些話會非常緊張害怕。
 
  10. 眼睛和眼睛的交流
 
  很多時候護士只顧埋頭填寫病歷表格而不和病人說話,或是一邊填表一邊和病人說話。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作法。正確的作法是坐下來直視病人的眼睛交談。這樣一來也許問診記錄的進展慢些,但是病人會感覺良好,病人不會有被護士匆匆忙忙應付的感覺。護士切忌當著病人的面和其他醫(yī)護人員指指點點、耳語或聊天;更不允許一邊給病人檢查(如抽血)一邊和同事、熟人說笑。
 
  11. 肢體語言
 
  眼睛與眼睛的交流屬于非語言的交流,有時又叫做”肢體語言“,其它肢體語言包括觸摸、手勢、面部表情、身體的姿勢、雙方彼此間站立的距離等等。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都在變換肢體動作,只不過很少意識到。
 
  作為醫(yī)護人員,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需要隨病人肢體語言的不同做調整。我們的頭、手、身體的不同姿勢可以傳達各種正面或負面的訊息:和病人一邊說話一邊點頭表示你很專心致志;一個親切友好的護士對病人會采取一個開放的、包容的姿態(tài),無論站著或坐著,他會面對病人,不會雙臂抱胸而立,不會雙腿交叉而坐。
 
  人們通過三種方式進行交流,即語言、說話方式、和無聲的肢體語言。交流過程中,詞句只占百分之十,說話方式占百分之四十,肢體語言占百分之五十。可見,所說的內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的臉、我們的手和我們身體在傳達著信息,就像常言道:行動比聲音響亮。
 
  1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反映人的喜怒哀樂,是肢體語言的另一方面。通過病人的面部表情,護士可以判斷病人的感受如何;同樣,通過護士的面部表情,病人可以判斷護士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作為護士,盡量保持一種中性的表情;確保面部表情所傳達的信息和言語傳達的信息一致。當我們見到病人時,因為生病他的情緒可能千變萬化,他可能等了好半天才見到護士結果又被護士幾分鐘就打發(fā)了,他可能搞不懂護士說的話,弄不清為什么要用藥,用的什么藥,是什么診斷,診斷結果讓他既不懂又害怕;如果我們設身處地體諒病人的感受,我們的臉上會自然地流露出關心和同情,交流起來會更有效。
 
  13. 不厭其煩
 
  病人大都沒有醫(yī)學知識,病人不懂才去求醫(yī),所以再簡單的問題護士也必須耐心重復講解,直到病人弄懂。對同一個病人重復講解,對不同的病人重復講解,哪怕每天重復上百次,也應該面帶關心的神情,不厭其煩。這是對護士最基本的職業(yè)要求,就像航空小姐必須含笑而不厭其煩地向每一位登機的乘客說“您好,謝謝您乘坐××航空公司的班機”一樣。道理很簡單,如果病人什么都懂的話,還需要護士講解什么呢?
 
  14. 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也是一種“非語言交流”的方式。初次見面時,長相舉止早在言談話語之前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要小心第一印象,不要以偏概全,不要預先假定,不要因為第一印象對病人產生偏見。記住,第一印象是相互的,病人的儀態(tài)舉止給護士留下第一印象,反之亦然。作為護士,切忌不要留下你不想留的印象。有句話說得好,你沒有第二次機會給他人留下第一印象,可見第一印象有多么重要。
 
  15. 慷慨地贊許
 
  任何人都有被認同、被肯定、被贊揚、被鼓勵的需要。作為護士,把你的贊許言辭慷慨地送給你的病人,會給病人的身心帶來莫大的愉快,會給病人帶來信心,病人甚至可能快速恢復健康??犊刭澰S,無本萬利,至多只需”花費“護士的一個笑容和一個由衷的關心。遺憾的是,我們的護士很少將這微乎其微的關懷獻給病人。
 
  當例行的查房和處置都結束后,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就病人的長相、穿著或健康狀況不大過分地”恭維“一番,比如:養(yǎng)成習慣,每次給病人輸液病人后,贊揚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
 
  16. 兩句必須說的話
 
  因個人的需求、關心、教育、年齡等因素的不同,患同一個病的不同病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對護士來講,意味著對每個個體進行調查。查房時護士必須問病人,”您今天有什么不舒服?“病人臨走前,護士必須問病人,”今天還有什么需要我?guī)椭膯??“對每個病人都如此。這兩句看似簡單卻很重要,因為病人因此得到兩次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表述自己的問題。可以肯定地說,病人想說的話和想問的問題通過兩次機會可以說完或問完,得到如此全面充分的照顧,病人會非常滿意,這兩句話對護士的意義還在于不會漏掉任何可疑的病癥、確保了解到最準確的信息、增近護患距離。了解病人的需求,才能滿足病人的需要。
 
  17. 為病人處置時
 
  護士在進行每一項處置前,需簡單告訴病人要做什么動作及用什么輔助工具或儀器,告訴病人可能感覺什么樣的不適等,讓病人身體和思想上有所準備。尤其是婦科更要如此,因為婦科檢查的動作或儀器過于敏感。在檢查過程中,要盡最大可能告訴病人你將做什么、正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有沒有別的選擇、下一步準備做什么以及為什么。
 
  時時牢記,任何檢查項目對護士來說都是司空見慣,可是對大部分病人卻是第一次。要從言語態(tài)度各方面盡量使病人對護士產生信任,使病人對環(huán)境感覺舒適。同樣重要的是,護士詳細的解釋可以起到教育病人的作用。
 
  18. 使用治療儀器時
 
  歸根到底,行醫(yī)是一門藝術,是護士和病人交流的藝術;藥物和醫(yī)療儀器只是輔助手段,藥物和醫(yī)療儀器只有在護士和病人的融洽交流中才能發(fā)揮作用。如同護士把醫(yī)生介紹給病人一樣,不妨把現(xiàn)在的”第三方“即儀器也介紹給病人,病人在認識了解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接受第三方。
 
  尤其是在使用“直接接觸性”儀器時,因為儀器會觸及病人的皮膚或者進入病人體內,必須向病人講解操作過程,不要讓病人產生“被突然入侵”的感覺。在使用儀器檢測過程中,在不影響儀器功能的前提下,護士盡可能與病人保持簡單的交談,減少儀器帶來的冰冷生硬氣氛,對病人也是宣傳教育的機會。
 
  19. 病人對服務質量反饋
 
  置一個簡單的、單頁的表格,由病人離開科室前填寫,就接診、一切處置、術前準備、術后護理、健康指導、態(tài)度、環(huán)境等各方面給護士打分。大約一分鐘填寫完。為保證得到客觀真實的意見,由病人直接投入反饋箱里。
 
  這樣一來,護理部對護理人員的技術、服務態(tài)度、病區(qū)環(huán)境等指標定期分析、不斷改善。無論哪種方式,要確保無記名,排除病人因懼怕報復而不講實話的心理。正確對待病人的批評和抱怨,有批評和抱怨是正?,F(xiàn)象,從批評和抱怨中找到服務的缺陷,不斷改進,很多制造商就是在客戶的批評和建議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功能和服務質量的,我們的醫(yī)院為什么不能呢?
 
  四、病人教育
 
  行醫(yī)不僅僅是診斷治療的過程,它越來越成為病人教育的過程,醫(yī)生、護士是病人最好的老師。病人早已不再是被動接受治療的對象,在治療過程中病人有參與權和知情權,充分尊重他們的權利,病人的滿意度才會提高。病人教育是尊重病人知情權的一種體現(xiàn)。充分與病人溝通,對病人進行教育,將用藥、手術前后須注意相關知識全面告訴病人,病人才會遵守醫(yī)囑。
 
  過去,病人或病人家屬常常因為缺乏知識而對治療效果抱太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因期望值太高而產生的各種醫(yī)患糾紛經常困擾醫(yī)患雙方,不少時候,還產生暴力相間的悲劇。相反,全面知情、受過醫(yī)學相關知識教育的病人對治療效果的期望就會變得比較客觀,各種糾紛和訴訟就會減少,這無疑對醫(yī)患雙方都是有利而無弊的。
 
  1. 大眾教育
 
  和電視、電臺、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合作,制作和撰寫簡單扼要的病人教育節(jié)目和文章,對常見病和流行病及其預防和治療進行普及性講解。
 
  2. 口頭教育
 
  另外一種病人教育方式是,向病人簡單解釋要進行的每一項處置。比如簡單扼要地說“現(xiàn)在我要給您做……操作”一邊做一邊可以反饋病人“已經為您輸好液了”或者是“有什么不舒服嗎?”這樣交流過程中,病人會提一些相關問題,可以幫助護士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狀況。作為護士,要不時地耐心詢問病人“您還有哪里沒弄懂?”以確保雙方都沒有疑問。
 
  3. 手冊教育
 
  病人教育手冊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在候診室免費陳列、發(fā)放。除了專科的教育資料外,鼓勵發(fā)放普通的、常識性的健康教育手冊。教育資料應該使用淺顯易懂的詞語。同時在和病人交談時要盡量避免深奧的醫(yī)學術語,要盡量使用手冊中的簡單術語,有時可以和病人一起閱讀手冊中的重點部分。病人離開醫(yī)院時,免費發(fā)放教育手冊給他們,作為他們的參考資料。小冊子帶給病人的是健康教育,無聲地傳達給病人”我關心您“的信息。這無數的細小的信息編織成醫(yī)患關系最牢固的紐帶。診療過程中護士對小冊子的講解,以及回家后病人對小冊子的翻閱,對病人來說是學習、復習和加深了解的過程。
 
  4. 版畫教育
 
  在醫(yī)院各中心或科室的公共場所如候診廳,陳列制作精美的教育版畫,就相關疾病、癥狀、檢查儀器、治療方案、治療過程、治療儀器、治療結果以及自我保健等問題通過大型版畫的方式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對本院的服務內容做簡要說明。這既能體現(xiàn)醫(yī)院的專業(yè)水平,又能全面有效地教育病人,病人的無知和過高期望值在候診廳的等待和閱讀過程中就可以得到初步的改善。
 
  5. 圖像教育
 
  還有一種有效的病人教育手段是圖像媒體如電視錄像。圖像比語言更具有教育作用。除了醫(yī)生的口頭教育外,要充分利用圖像媒體做后援,在候診廳可以不間斷地播放教育錄像(注意音量切不可太大)。病人在檢查前候診時觀看教育錄像,對將進行的檢查內容、目的和方式有所認識;病人在檢查完后,利用在候診室逗留的片刻,重看錄像,可以使病人加深理解醫(yī)生所講解的內容。聲像結合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教育錄像要通俗易懂,不宜太長,每集不超過20分鐘。
 
  6. 親身體驗
 
  產科要盡最大努力使丈夫參與妻子的孕產全程,使他們通過參與得到親臨其境的教育,更加疼愛他們的妻子,更加珍愛他們的兒女。孕婦學校(胎兒大學)、陪伴分娩。
 
  五、抽血、檢查報告單
 
  抽血這樣的檢查在醫(yī)院是最常見的簡單操作,有人會認為這么簡單的事情用不著在此浪費筆墨。仍有抽完血找不到止血棉簽或抽完血后發(fā)現(xiàn)棉花簽還未開封的違規(guī)操作,抽血后的棉簽隨意散落,尿標本、抽血檢查、婦科檢查、B超檢查、X光檢查等等報告單需病人或家屬送取的現(xiàn)象,任何細小的事情都能體現(xiàn)一個人是否盡職敬業(yè)。
 
  六、醫(yī)院之外
 
  對病人的尊重不僅僅存在于病人在醫(yī)院就醫(yī)的時間段里,還存在于醫(yī)院之外。在醫(yī)院和診室之外,從病人的預約或咨詢電話到病人就診后院方打給病人的追蹤或問候電話,處處都表現(xiàn)出醫(yī)院是否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著想。病人在就診前、就診中、以及就診后都感受到來自醫(yī)生的尊重、體貼和關心,他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他還會找醫(yī)生、護士出言不遜、動手打架嗎?
 
  1. 電話咨詢
 
  最基本的、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應落實到接電話的方式上。電話猶如醫(yī)院的門戶,對維護醫(yī)院的形象非常重要,電話里的聲音就是醫(yī)院的代表,通過 “看不到臉的聲音”向病人傳達的信息是:“我們敬業(yè),我們盡心,我們尊重您,您可以信賴我們。”一條電話線能建立聯(lián)系的契機,也能建立交流的障礙。
 
  在電話鈴響第三聲之前務必接起電話。良好的電話方式使病人聽到醫(yī)護人員的聲音時產生溫馨、信任的感覺。如果沒見面的幾句話就使病人倍感溫馨,可以想象,病人對醫(yī)護人員馬上會產生親近感和信任感,對該醫(yī)院會肅然起敬;相反,如果沒見面的幾句話就氣得病人血壓升高,哪個病人還愿意到醫(yī)院去面對那些兇神惡煞呢!
 
  無論自己心情或對方態(tài)度的好壞,每通電話必須親切問候病人。電話中說話速度不要太快,吐字要清晰,語調親切,但切記,親切不等于嗲聲嗲氣。即使別人打錯電話或問一些與本單位無直接關系的問題,也要熱情對待,因為這是基本禮貌,還因為他可能就是下一位客人或者帶來下一位客人。良好的電話咨詢服務,既直接解答病人的問題,又間接擴大醫(yī)院的業(yè)務。
 
  接通電話時的第一句話是:“您好!這里是230醫(yī)院血液神經內科。我是值班護士。請問您需要什么幫助?”必須先報自己單位名字,不能等對方問“這里是不是230醫(yī)院?”報上自己的身份,顯得有人性,是兩個人之間的交談,而不是生硬的公事公辦。再者,如果沒報身份,而電話上發(fā)生爭執(zhí)時,客人會質問“你是誰???我要找你們領導!”之類的話,雙方都會更生氣,報過名字后,好像是兩個認識的人在交流,爭執(zhí)不易升級。
 
  接電話時要專注,不要同時處理其它事情,來電方可以聽得出你是否專注。避免背景聲音或雜音。
 
  結束電話的話是:”謝謝您打來電話,有問題隨時和我們聯(lián)系。祝您今天 (下午/晚上/節(jié)日/周末/新年)愉快!“
 
  2. 病人離開醫(yī)院后
 
  病人看完病離開醫(yī)院,不等于醫(yī)患關系的結束。病人看完病后(十天內),醫(yī)院寄給病人或家屬一封隨訪信,或者打個跟蹤電話,總結該病人目前的身體狀況,告訴他們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以及進一步治療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這樣的電話對術后病人尤其重要,對普通病人來說,可以監(jiān)測服藥的效果。病人對這樣的服務會很滿意,碰到再有健康問題,肯定要再去這家醫(yī)院的。
 
  七、了解病人的需要
 
  有不少醫(yī)生抱怨,病人一人一個樣,你永遠不知道某個病人需要什么,要滿足每個病人太難了!沒錯,每個客人的要求和期望都不同,不可能尋找到“一種滿足每個人的萬能藥方”。答案很明顯:讓病人滿意,就是讓每一個病人滿意,讓病人在醫(yī)院的每一個時刻都滿意,讓病人到醫(yī)院的每一次來訪都滿意。
 
  要做到讓病人滿意,必須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通過病人的眼耳觀察分析。越是充分了解病人的需要,越能為病人提供優(yōu)質服務。
 
  1. 跟蹤電話
 
  護理回訪制度
 
  ①回訪服務的對象
 
  在全院除門、急診以外的所有臨床科室病人均按護理部要求進行回訪。
 
  2 方法實施
 
  2.1 科室指定專人最好是護士長或年資較長者,須隨訪的頻率進行回訪(以電話為主,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其他方式)。
 
  2.2 回訪時間普通患者在出院1周內,盡量避開用餐和休息時間,根據病情(情況)需要隨時增減次數,以便隨時掌握患者病情及康復鍛煉情況。
 
  2.3 回訪服務的內容首先由回訪者詢問出院后的健康狀況、對出院指導內容的掌握情況,包括:服藥是否堅持、飲食的禁忌、功能鍛煉的方法以及病情的預防和自我觀察等;再解答患者的咨詢,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再次做健康宣教,指導患者正確的自我保健和合理的治療方法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告知復診方式和時間以的安排,最后將本次回訪情況做詳細記錄并將下次回訪時間做醒目標記。
 
  八、團隊精神
 
  醫(yī)院是一個集體,是一個組織,醫(yī)護人員是大家庭里的分子。每個醫(yī)護人員必須修身養(yǎng)性,建立“以院為家”與“醫(yī)院共榮辱”的思想。既然醫(yī)院是大“家”,家里來了客人,家庭成員就要尊重客人并熱情接待客人。對客人的喝斥、無禮、冷漠和怠慢,都是對醫(yī)院這個大”家“的侮辱和不尊重。家有家規(guī),每一分子都要循規(guī)蹈矩;家的興隆,靠每一分子齊心協(xié)力。

發(fā)布:2007-04-29 11:32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醫(yī)院行業(yè)管理系統(tǒng)其他應用

醫(yī)院行業(yè)管理系統(tǒng) 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 醫(yī)藥管理軟件 病案管理系統(tǒng) 藥店管理系統(tǒng) 醫(yī)院his系統(tǒng) 醫(yī)院預約軟件 住院收費管理系統(tǒng) 區(qū)域醫(yī)療衛(wèi)生信息化平臺 社區(qū)醫(yī)療管理系統(tǒng) 門診收費管理系統(tǒng) 醫(yī)療衛(wèi)生軟件 新農合軟件 醫(yī)院管理系統(tǒng)免費版 免費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 醫(yī)藥管理軟件免費版 免費藥店管理系統(tǒng) 醫(yī)院管理系統(tǒng)下載 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下載 醫(yī)藥管理軟件下載 病案管理系統(tǒng)下載 藥店管理系統(tǒng)下載 醫(yī)院his系統(tǒng)下載 醫(yī)療一體化管理系統(tǒng)下載 新農合軟件下載 藥品管理系統(tǒng)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