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材料管理軟件
反思施工圖審查制度
本人在建設部令第134號文件發(fā)布九周年、住建部令第13號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實施之際提出本《建議》的目的,是想讓建設行政決策層不要盲目自信于施工圖審查制度的“優(yōu)越性”,相反要清醒認識其中隱患,摸清其中弊端。建設行政決策層要做的是馬上建立長期全面監(jiān)察、敲打設計單位的監(jiān)管體系,從源頭抓起,讓每個設計單位視施工圖質(zhì)量如生命,切實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負責,肩負起該負的終身責任制,而無須再由什么機構來保駕護航。
施工圖審查制度實施至今已逾十年,其間曾發(fā)揮積極作用,但也逐漸積累八大弊端,細數(shù)如下:
一、施工圖審查制度破壞了設計單位之間的施工圖質(zhì)量競爭的機制,為質(zhì)差設計單位保駕護航。
設計單位之間應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實現(xiàn)優(yōu)勝劣汰。但目前由于有了施工圖審查制度的存在,令質(zhì)差設計單位的施工圖出圖質(zhì)量看似無后顧之憂,破壞了過往通過施工圖質(zhì)量比較的淘汰機制,也破壞了出設計事故后須承擔巨額賠償?shù)奶蕴瓩C制。由于有施工圖審查制度的保駕護航,質(zhì)差設計單位在施工圖質(zhì)量管理方面不思進取,滋潤生存。另外施工圖審查制度的存在,也變相打擊了原來質(zhì)優(yōu)的設計單位繼續(xù)花大力度投入施工圖質(zhì)量管理的積極性。
二、設計單位過度依賴(利用)施工圖審查機構,致使自身施工圖質(zhì)量管理體系全線崩潰,名存實亡。
本來設計單位的施工圖出圖流程為設計、校對、審核。但自從有了施工圖審查制度,絕大多數(shù)設計單位在出施工圖前,已不再進行校對和審核,而是直接簽字蓋章送交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有些設計單位雖然還有校對、審核機制,但由于考慮到還有施工圖審查機構把最后一關,所以施工圖的校對、審核程序極其粗糙和隨意,這從各項目的審查意見告知書就可以知道,質(zhì)量觸目驚心,強條滿目。上至冠以“研究”兩字的省級設計院,下至地方的乙級設計單位,情況都是如此。上級建設行政主管單位不要盲目相信施工圖審查機構所上交的關于設計單位違反強制性條文的統(tǒng)計,這基本上都是形式。因為如上報強條多了,地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約談、問責相關設計單位,而施工圖審查機構一般每項目只會象征性地統(tǒng)計幾條強制性條文上報,既不為難設計單位,也不會顯得審查機構不作為。這是因為設計單位也是施工圖審查機構的業(yè)務來源之一。怎樣才能知道設計單位的施工圖質(zhì)量管理體系名存實亡呢?只要到二、三線城市,找?guī)准邑撠熑蔚氖┕D審查機構,直接抽取幾份審查意見告之書看一看就知道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施工圖審查意見告之書交付設計單位之后,在設計方承認審查意見有效的情況下,設計單位對施工圖的修改居然還是錯漏百出,漏按審查意見告之書修改的情況極其嚴重。這也證明了設計單位即使到了施工圖修改這一關鍵階段,還是沒有投入校對和審核力量。施工圖審查機構只有既做校對又做審核,反復通過復審、二審、三審、四審等程序敦促設計單位不斷修改施工圖。這都是設計單位過度依賴(利用)施工圖審查機構而撤掉自身的校對、審核程序惹的禍。設計單位自認為此舉既省時又省人手,又能依時按設計周期不合理的設計合同出圖,自以為很聰明。設計單位的施工圖質(zhì)量管理體系的名存實亡,這一點是最令本人深感痛心、無奈、擔憂和絕望的!
三、政府當年設立施工圖審查制度,希望讓施工圖質(zhì)量達到雙保險的愿望落空。
由于大量設計單位對施工圖奉行不校對、不審核,于是這部分工作都落到了施工圖審查機構身上。也就是設計單位與施工圖審查機構合在一起,也僅是對施工圖進行了一次校審,并未達到雙重校審的目的,于是當初政府部門所構思的雙保險制度名存實亡。目前施工圖審查機構雖然還能審出不少強制性條文,但那是因為設計單位的校對、審核不作為的結果,并不是因為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審查師多有能耐。如果設計單位把好產(chǎn)品源頭的校對、審核關,相信根本就不需要施工圖審查制度。其實說句心里話,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審查師的水平并不比各設計單位總工室的總工或設計所的總工的水平高。
四、施工圖審查機構責任過大,壓力過大,行業(yè)戾氣頗重。
1、孤立無援。設計單位的工程師和公司法人須依法承擔終身責任制,而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審查師和公司法人也須依法承擔終身責任制。為什么要施工圖審查機構為設計單位完善圖紙,為其保駕護航?而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審查意見告之書又由誰來完善?又由誰來保駕護航?這就是目前設計單位活得滋潤,而審查機構則籠罩在陰霾中的原因。施工圖審查機構和別的質(zhì)量檢測部門既有共同性,也有不一樣之處。不一樣在于質(zhì)量檢測部門通常只對產(chǎn)品檢測出數(shù)據(jù),然后核對有關標準,再開出報告書,這通常大部分檢測工作都是由機器完成的。但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審圖工作完全是人干的,人干的事情總會有漏誤,特別是像施工圖設計審查這類工作。由于審查師個人水平不同、領悟力不同、個人理解不同、著重點不同、記憶力不同、審圖周期不同、工作經(jīng)驗不同等因素,審查意見告之書的結果也會有所差異。也就是同一份施工圖,就算經(jīng)過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和設計單位修改后,當被再送到第二個施工圖審查機構再審查時,仍可能會發(fā)現(xiàn)存在設計問題,甚至包括違反強制性條文的問題,這是事實,百試百靈。然而從各種政府文件看,并未見對施工圖審查機構有什么體量之詞,全部都是關于你該干什么、該負起什么法律責任、該怎樣處罰你等措詞!
2、法理不清。要投資“注冊資金不少于300萬元”但“不以營利為目的”,且“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粗ㄔO部令第13號文件中的這些矛盾字眼,就足以令人胸悶窒息。要投資幾百萬但不能營利,不營利則沒有資金積累,沒有資金積累但出問題要賠償,這的確是賠本(注冊本金)的買賣啊。
3、壓力過大。目前部分城市正陸續(xù)實施“消防行政審批改革”,即今后消防局不再依法審圖,交由施工圖審查機構審圖。雖然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十一條,但不少城市還是打著改革試點的旗號,違法搶閘實施了。以往消防部門和施工圖審查機構一起實行雙軌制審查消防設計,互相補漏,共同擔責,聯(lián)手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保駕護航。但現(xiàn)在強勢的消防部門往后撤了,僅剩施工圖審查機構孤軍作戰(zhàn),這責任巨大,是難以承受之重??磥砣粝虢饷摚挥辛碇\高就這一條路了。
五、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審查師良莠不齊,難以信任。
從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每年對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反復檢查、抽查、敲打,就知道施工圖審查機構是個不牢靠的部門。為什么?因為施工圖審查機構的那些審查師本來也是來自設計單位的,他們昨天還在設計單位的總工室里呷著香茶,憑什么今天坐在施工圖審查機構的辦公室里就會精神百倍,水平突飛猛進,審起圖來滴水不漏呢?去年筆者所在的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例行進行了一次施工圖審查機構質(zhì)量抽查,從每個施工圖審查機構中抽出幾個項目,讓市內(nèi)不同審查機構交叉復審,結果問題不少,每個施工圖審查機構都被檢查出有漏審強制性條文的情況。另外還鬧出笑話,居然還有審查機構的審查師拿著“適用于9層及9層以下居住建筑”的《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來復審30層高的居住建筑項目,您說象這樣的審查師還能信賴嗎?“事前檢查、源頭防范”變成了一句空話,這真“辜負”了設計單位對他們的信任,放心不校不審把一切交付于他們。
六、施工圖審查機構與建設單位之間有經(jīng)濟關系,不利于中立審圖。
施工圖審查機構要營收,要維持機構運轉及幾十個高級職稱(注冊)技術人員的收入,也要賺取對得起那300萬注冊資金的利潤,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去年某市就有一家施工圖審查機構是虧本經(jīng)營的。審查機構與建設單位之間有經(jīng)濟合同,只要和錢掛上了鉤,很多事情就說不清楚了?!跋佬姓徟母铩钡钠渲幸粋€借口是“破除利益的藩籬,防止消防隊伍腐敗”,您們想想,鋼鐵之師、紀律部隊在原來不收消防設計審圖費的情況下尚且會產(chǎn)生腐敗,且最后不得已只能以逃離的方式防止腐敗,那您讓依靠審圖費維生的施工圖審查機構,一個民營企業(yè),又如何能抵抗誘惑,又如何能自拔泥潭呢?目前不少地方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為達到所謂的“公正”目的,統(tǒng)一了地方的施工圖審查項目的接收窗口,然后通過搖珠或攤派的方式,向地方各家施工圖審查機構分配業(yè)務。此舉屬典型的大鍋飯形式,是“庸、懶、散”的根源。由于不愁業(yè)務,各施工圖審查機構間的營業(yè)額失去了差異化,不會再有高薪聘請壯年高水平審查師的情況了,占據(jù)各審查師崗位的只會是被設計單位淘汰的平庸之輩和過了退休年齡卻遺憾不獲返聘的老同志了,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線?。抗植坏镁W(wǎng)絡盛傳“設計人員最怕遇到審圖中心的老大爺”。如此沒有活力及水平打上問號的隊伍,不就是一個擺設嘛,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七、建設行政部門監(jiān)察焦點有誤,只重視對施工圖審查機構的質(zhì)量監(jiān)管,已基本放棄了對施工圖的源頭設計單位的質(zhì)量監(jiān)管,這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
每年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對設計行業(yè)大概會進行下述質(zhì)量監(jiān)督:1.抽查施工圖審查機構審圖質(zhì)量;2.住建廳或住建部組織專家組抽查節(jié)能設計情況。這僅有的兩次行動全部都是直奔施工圖審查機構調(diào)取施工圖檢查。一旦檢查出問題,都是質(zhì)問當初為何沒審出問題來,甚少問責設計單位。整個督查過程并未對源頭設計單位產(chǎn)生什么壓力,反而給設計單位一個錯誤的信號:“施工圖有問題都是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問題”!以致設計單位的質(zhì)量管理體系越來越渙散。這種放棄源頭監(jiān)管,只重視出品監(jiān)管的瓶頸監(jiān)管模式,著實令人沮喪,不可持續(xù)發(fā)展。領導們想想,一個中小城市每年的幾千萬平方米的報建項目,其設計質(zhì)量如僅靠地方上這兩三家施工圖審查機構把控,只要有一家施工圖審查機構“打盹”,又或屬于良莠不齊平庸之輩,則一方的建設會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施工圖質(zhì)量會存在隱憂,就算每年抽幾項檢查又有什么用?還不是年年如是!與其監(jiān)管瓶頸,不如狠抓源頭,減低風險。
八、設計單位被施工圖審查機構“抽血”嚴重。
2013年8月1日起實施的住建部令第13號文件,提高了施工圖審查機構的準入門檻,一個一類資質(zhì)的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建、結、水、暖、電、勘、巖各專業(yè)的頂級注冊師合計不得少于20多人,一般都要比這個多。另外如按每家500~1000萬平方米審圖量估算,每個中小城市至少會配有2~3家施工圖審查機構,若把他們的技術力量加在一起,這是一個多么壯觀、多么震憾的地方專家?guī)彀?。他們來自何方?由于門檻之一是“有15年以上所需專業(yè)工作經(jīng)歷”、“審查超限高層的還須具備曾經(jīng)主持設計過超限高層的經(jīng)歷”等,因此他們?nèi)慷紒碜栽O計單位,全部都是原設計單位的中堅力量、絕對技術骨干。在組建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同時,簡直就是在抽取設計單位的“血”??!讓設計單位的施工圖質(zhì)量管理體系怎能健全?設計單位還剩下多少經(jīng)驗豐富的高級工程師、頂級注冊師在堅守施工圖的校審崗位(其中水、暖、電、勘、巖等專業(yè)尤為嚴重)?部分中小城市的設計單位,由于技術骨干的離開,別說填補校審崗位的空缺了,甚至連企業(yè)年檢的資質(zhì)都不一定夠呢。領導們千萬別老提大院不是動輒有上百號注冊師嗎?抽幾個有什么問題?領導們要往中小城市調(diào)研,大把設計單位的技術力量僅夠勉強維持年檢,大把股份制設計院被拆分成幾十個自營小組,均獨立運作施工圖的出圖。新政之下,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實力確實得到了加強,但設計單位這邊的高技術崗位卻被嚴重鏤空。這種豐滿了瓶頸,卻掏空了源頭的做法,決定了源頭施工圖質(zhì)量無法保證。任對設計單位的監(jiān)管再嚴,只怕設計單位真的是有心無力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廈將傾之時,回頭一看,原來自己才是掘墓人啊。
- 1施工單位的報驗資料全集
- 2施工圖備案申請表
- 3大規(guī)格無縫管件成形技術的種類
- 42015年1-5月中國細炻磚產(chǎn)量分省市統(tǒng)計
- 5鋼結構施工是緊固件邊接工程
- 6“BL”砂漿外加劑在工程中的應用
- 7固定資產(chǎn)大修理
- 8水文地質(zhì)與工程地質(zhì)勘察課件 勘察成果整理
- 9砌體工程施工方案13p
- 10百航HLX144-120目寬幅不銹鋼編織網(wǎng)幅寬1.5米-6米
- 11地暖施工方案
- 122013年福建瓷質(zhì)磚產(chǎn)量分月度統(tǒng)計
- 13[重慶]辦公樓精裝修勞動力、機械設備計劃
- 14網(wǎng)噴混凝土加固基坑壁施工
- 15某企業(yè)HSE內(nèi)審部門檢查表匯編
- 16淺談現(xiàn)代建筑結構設計抗震設計方法研究
- 172013年隨州造價工程師考試用書
- 18公路隧道防水技術及其問題的探討
- 19西安某橋梁改造(投標)施工組織設計
- 20施工模板支撐架調(diào)節(jié)砂筒獲專利
- 21中建總公司某項目部質(zhì)量獎罰制度
- 22某水庫擴建工程巖洞泵站工程Ⅰ標段施工方案105P
- 23火災的分類
- 24武漢某廠房承包商施工安全衛(wèi)生環(huán)保管理方案及附表
- 25火災危險性評估在建筑防火設計中的應用
- 26隧道圍巖分類、設計荷載和現(xiàn)場監(jiān)控量測淺析
- 27混凝土罐車-混凝土攪拌站生產(chǎn)線中的工蟻_混凝土攪拌站
- 28某大學訓練館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78p
- 29教你如何選擇衛(wèi)生間隔斷
- 30澄城縣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